Meta分析的常见图形示例和绘图建议

大仙儿

大仙儿

某药企统计师

擅长:药物临床试验、生存分析
关注
2021-08-02 来源:医咖会

图形对结果展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在Meta分析的结果展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几种Meta分析中常用的图,推荐研究者使用:

一、利用流程图展示原始研究的纳入排除过程

二、利用森林图,并标明必要的统计检验结果(如异质性检验)来展示Meta分析的结果

三、利用漏斗图或Galbraith图等展示原始研究效应值的分布情况或相互关系,以评价发表偏倚的可能性

四、利用气泡图展示Meta回归结果

一、纳入排除流程图

纳入排除流程图一般在结果中最先展示。图中描述了原始研究的纳入排除过程。PRISMA提供了流程图的模板,推荐使用该模板。具体示例与建议见图1。

图1. PRISMA 2009 纳入排除流程图

绘图建议:

1、流程图最上面展示的是初始获取的文献数量,最下面展示的是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数量,中间部分展示文献的纳入排除过程。

2、流程图可以归纳为四部分:文献获取、文献筛选、文献入排和文献纳入。

3、向下的箭头表示文献选择过程,向右的箭头表示每一步中排除的文献和原因。

二、森林图

森林图是Meta分析结果中的经典图形,它由图形和数据列表两部分组成。森林图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相传因图形中的线条类似于森林而得名。

数据列表部分包含各原始研究以及样本量、结局事件数、效应值等信息,原始研究的排列一般应遵从一定的顺序,比如发表年代或贡献的权重。效应值通常为均数差、OR、RR或HR等,并且要提供置信区间。

在合并效应值时,方差越小的研究权重越大。固定效应模型假定各原始研究的效应一致,权重通常等于各原始研究方差的倒数。随机效应模型假定各原始研究效应不一致,但服从一定的分布,其权重包含研究间的方差。除了展示各原始研究间的数据之外,研究间效应值的异质性也需要进行报告,推荐使用I2统计量衡量异质性大小。

如果进行了亚组分析,森林图中应将各亚组分别展示,并计算I2衡量亚组间的效应值异质性大小。如果统计学检验显示,不能认为亚组间效应存在异质性,那么应该将亚组进行合并。

图形部分展示了各研究效应值及其95%CI区间,图中点的大小衡量各研究贡献的权重大小。图的最底部为Meta分析的合并值。具体示例(图2)与绘图建议如下:

绘图建议:

1. 数据列表部分

(1) 展示纳入分析的原始研究。研究排列应遵从一定顺序,如发表年代,权重大小或作者首字母

(2) 给出各原始研究的结局事件数

(3) 给出各组的样本量

(4) 给出各原始研究贡献的权重

(5) 报告各原始研究效应值及其95%CI

(6) 最列表底部报告数据的合计值以及异质性统计量I2

2. 图形部分

(1) 用方形表示各原始研究效应值,用水平线表示置信区间

(2) 用方形的大小表示权重大小,方形越大,权重越大

(3) 在最底部用菱形表示合并的效应值,菱形的左右顶点表示置信区间的上下界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索引目录
一、纳入排除流程图
二、森林图
1
Scan me!
使用课程券需先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工具权益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工具权益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APP下载 NEW
扫码下载APP
2张课程券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