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临床研究时,很多医生常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统计分析。针对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小咖整理了来自医咖会合作伙伴陶立元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场讲座《临床研究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及样本量估算概述》,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临床研究统计概述
医学统计学是处理医学资料中的同质性(homogeneity)和变异性(variation)的科学。临床研究中的资料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 计量资料,例如身高、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取值范围可以无穷小也可以无穷大,是一个连续性变化,也被称为连续性变量。
第二类 计数资料,包括二分类:是/否;多分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计数资料容易和计量资料混淆,例如培养皿中的存活率,60%或70%为计量资料,而培养皿存活与否,是二分类的计数资料。
第三类 等级资料,如尿蛋白的定性结果(-、+、++);无效、好转、显效…
第四类 生存资料,如存活和存活时间、复发与复发时间。仅仅知道是否存活,是计数资料;而存活的具体时间就是生存资料。
总体而言,统计分析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统计描述,一类为统计推断。例如在临床研究摘要的结果部分,经常可见类似描述,A组的结果为8.90,B组的结果为12.3,A 组和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 组和B 组的具体数值是统计描述,A组和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统计推断。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