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进行临床研究时,通常会收集大量不同的指标变量,每个指标的性质、量纲、数量级等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涉及多个不同指标综合起来的评价模型,由于各个指标的属性不同,无法直接在不同指标之间进行比较和综合。
例如,假设各个指标之间的水平相差很大,此时直接使用原始指标进行分析时,数值较大的指标,在评价模型中的绝对作用就会显得较为突出和重要,而数值较小的指标,其作用则可能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为了统一比较的标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在分析数据之前,需要对原始变量进行一定的处理,即我们本期内容将向大家介绍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无量纲、无数量级差异的标准化数值,消除不同指标之间因属性不同而带来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具有可比性。
数据的标准化,是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方式,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转换,使之落入到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内,例如0~1或-1~1的区间内,消除不同变量之间性质、量纲、数量级等特征属性的差异,将其转化为一个无量纲的相对数值,也就是标准化数值,使各指标的数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从而便于不同单位或数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指标一致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种类型。
一、指标一致化处理
指标一致化处理,主要解决的是数据之间不同性质的问题。例如我们在评价多个不同指标的作用时,某一类指标,数值越大越好,我们称之为正指标,例如诊断符合率、病床平均周转次数等指标;
另有一类指标,数值越小越好,我们称之为逆指标,例如平均住院日、围产期婴儿死亡率等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评价这两类指标的综合作用,由于他们的作用方向不同,将不同性质的指标作用直接相加,并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方向产生的综合结果,此时我们就需要对逆指标进行一致化处理,改变逆指标的性质和作用方向,使所有指标作用方向一致化,从而得出适宜的结果。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