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森林图,相信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在Meta分析中,森林图可以说是必不可少,它用一种非常形象的图形方式,简单直观的展示了Meta分析的统计汇总结果,受到了研究者的欢迎。那么,除了在Meta分析中,森林图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森林图开始说起。
认识森林图
森林图(forest plot),从定义上讲,它一般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一条垂直于X轴的无效线(通常坐标X=1或0)为中心,用若干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来表示每个研究的效应量大小及其95%可信区间,并用一个棱形来表示多个研究合并的效应量及可信区间,它是Meta分析中最常用的结果综合表达形式。
我们先来看一篇2017年发表在Lancet杂志的一篇Meta分析《Optimal timing of an invasive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以这篇文章为例来带领大家认识一下森林图中各个图形的含义。
解读森林图
我们在认识了解森林图每个图形的含义后,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解读森林图的临床意义。通常森林图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二分类变量森林图,一类是连续变量森林图。
1. 二分类变量森林图
上面的例子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最为经典的二分类变量森林图,在这类研究中,常用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或风险比(HR)来作为表示研究因素效应量大小的指标。通常情况下,在森林图中以效应量点估计值=1作为无效线,假定无效线左侧为因素A(作为参照),无效线右侧为因素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