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指标们:RR,RRR,ARR,NNT

张耀文

张耀文

医咖会

擅长: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循证医学、样本量计算、随机化方案、数据管理
已关注
关注
李延龙

李延龙

上海盛迪医药有限公司

擅长: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已关注
关注
2020-06-23 来源:医咖会

假设某研究拟探讨A药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为服用A药的患者10%死亡,对照组20%死亡。那么RR(Relative Risk, 相对危险度)是?很简单:RR=10%/20%=0.5。

不了解RR是什么?详看这两篇文章:“看了这篇文章,总算彻底搞明白了RR值!”和“看了文中这么多例子,还怕分不清OR和RR?”。

假设另一项拟探讨B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为服用B药的患者40%死亡,对照组80%死亡。RR=40%/80%=0.5。(表1)

表1. 两种药物治疗不同心脏病疾病的试验结果

对于A药和B药,两个试验的RR都是0.5。我们可以说“A药可以使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下降50%;B药也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下降50%”。 

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实际上使用了相对危险度降低(Relative Risk Reduction, RRR)的概念。(表2)

RR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 试验组事件发生率)*100% / 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表2. 两种药物治疗不同心脏病疾病的试验

那么,“A药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下降50%;B药也可以使患者的死亡率下降50%”,是不是说明两种药物对相应疾病的治疗效果是一样的呢?

先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往下看。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 有10%的患者,无论是否服用A药都无法避免死亡的结局;也有80%的患者,无论是否服用A药,最终也会存活下来。因此,这两部分患者并没有受到A药的积极影响,治疗无法帮助他们。然而,对于中间10%的患者来说,A药是“救命药”(图1)。同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B药是中间40%患者的“救命药”(图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使用课程券需先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