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论文而“美化”数据,你身边有人这样做吗?

2018-08-31 来源:科研圈

来源:科研圈(ID:keyanquan);作者:徐文慧

和你同在一个课题组的小 A ,实验做了快一个学期了,得到的数据却不怎么漂亮。为了一个辛苦了好几个月但迟迟看不到希望的研究,TA 稍微调整了一下初始条件来“创造”一个更符合预期的数据,或者舍掉了那些偏差较大的数据。这样做是否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呢?最后这项实验写成的论文靠着漂亮的结果顺利发表了,知道这样的论文可能会对以后的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你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事情比你想象的普遍

在 2018 年 7 月发表的一项针对“可疑研究实践”(questionable research practices)的调查中,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汉娜·弗雷泽和菲奥娜·菲德勒以及华盛顿州惠特曼学院的蒂姆·帕克对 800 多名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进行了调查: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承认他们至少有一次剔除了一些实验结果,因为它们没有统计学意义;超过一半的科学家承认曾将已知的结论包装成一个“惊喜的发现”;五分之二的科学家为了让结果更具统计意义,而刻意收集更多数据

图片来源:ted.com

弗雷泽和菲德勒表示:“这不属于欺诈。科学欺诈涉及数据捏造,并会承担严厉的处罚。我们关注的‘可疑研究实践’从定义上来说只是可疑的:它们处于可接受的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灰色地带。"

“如果你隐瞒了一些有损自己研究结论的信息,那显然你的研究就不是透明的。”帕克说。对他来说,这就可能是学术不端的发源地。

不可撤回的“可疑研究”

“我们知道有很多不准确的信息存在。”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历史学家、同时兼任研究伦理与诚信顾问的尼古拉斯·斯特内克如此表示。 “这并不代表人们的研究是完全不正当或者没有意义的。但是这些不准确的信息的确会造成研究发展速度的减慢、浪费大量的资金,也让其他研究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清理’这些无意义的部分。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使用课程券需先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