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临床研究中容易被错误解读的终点事件!读文献时你真的理解对了吗?

李延龙

李延龙

上海盛迪医药有限公司

擅长: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已关注
关注
2018-04-18 来源:医咖会

有人说搞研究其实就是搞数据,没数据的时候,你会愁咋写文章,但是有了数据以后你可能会更愁,因为数据太多了,该咋整。当然,你可以考虑做N多个图表来展示所有的结果,不过还是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结果放在最终的paper中。

问题来了,如何确保在这样一个“微缩版”的研究报告里把事儿说对了,说明白了,避免出现我们常说的“选择性报告”(即阳性结果通通放在文章里,阴性结果就当没看见),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

Stuart J. Pocock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上发表了系列文章,介绍了临床研究报告的一些统计学考虑[1]。前面两期我们聊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呈现临床研究结果,接下来一起聊聊临床研究中容易被错误解读的终点事件。

复合终点

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指标通常被分为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其中主要终点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它的选择事关整个临床研究的成败,一般会选择那些能够客观量化、操作性强、可以重复验证的指标,当然,这些指标通常也是某个研究领域公认的“金标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有时候临床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能综合评价疗效的金标准。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多个疗效评价指标,带来的结果就是主要终点不再是单一指标。

此时,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构建一个综合反映多个主要终点的“复合终点”。问题也瞬间简单了,直接比较不同治疗组“复合终点”有无差异,就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了。例如,心血管领域的临床研究多采用复合终点作为主要终点。但是,采用复合终点作为主要结局指标有时会掩盖各个终点事件间的巨大差别。 

SYNTAX研究[2,3]比较了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Taxus药物涂层支架(DES)用于治疗3支血管病变或冠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获益。主要结局为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心梗及再次血运重建。随访1年时,DES组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CABG组(P=0.002)。如果只盯着这个数据,显而易见,DES要劣于CABG。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使用课程券需先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