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率”与“构成比”的混用
【原文1】600 例烧伤患儿中,210 例早期有休克症状,其中3岁以下者110例,占52%;3岁以上者100例,占48%,年龄越小,休克发生率越高,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机体调节机能及其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会逐步改善。(《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发表)
【原文2】
表1. 101例术后病人对探视时机、探视时段的需求
(《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发表)
【分析】“率”是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某时间点或某时间段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构成比”即比例,是指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与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的比重。二者都是相对指标,计算公式相似,但是存在本质区别。
原文1中,210例发生早期休克患儿中,3岁以下的占52%,3岁以上占48%,实际上是构成比,而文中却将其误认为“发病率”,得出了“年龄越小,休克发生率越高”的结论,明显是错误的。如果要计算不同年龄段的休克发生率,则计算公式应为(某年龄段发生休克的患儿数/该年龄段可能发生休克的患儿总数)×100%。
原文2表格中的相对数实际上也是“构成比”,“百分率”的表述方式并不准确,应该改为“构成比”。
2、分母太小不适合计算比例
【原文】环丙沙星治疗实验感染动物鼠疫疗效观察:表2结果表明治疗组30只动物全部存活,治愈率为100%。(《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年发表)
表2. 环丙沙星治疗实验感染动物鼠疫疗效观察
【分析】原文中统计表的主要问题在于计算相对数的分母太小。分母太小,会使结果显得过分夸张,易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事实情况,给人造成错觉。一般来说,只有当观察的研究对象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计算相对数才比较稳定,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