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白学统计”,感谢作者授权。
医学预测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是为了应用到临床解决实际医学问题,一个悬在空中的模型是没有灵魂的。然而要构建一个真正落地的预测模型并不容易。每年发表如此多的医学预测建模类文章,有多少是真正投入到临床使用的呢?再极端一些,有多少人在发表文章时仅仅是考虑发个文章而不是为了将来推广应用呢?
但是本文要介绍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不仅有文章、专利、临床应用,而且写进了专家共识(即抗米勒管激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这个模型就是POvaStim。文章发表在The innovation(PMID: 36926531)。
POvaStim(Precision Ovarian Stimulation)是一个指导用药剂量的模型,主要用在辅助生殖领域。我们先介绍一下背景:
控制性促排卵(COS)结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辅助生殖技术(ART)。COS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增加成熟卵子数量,提高成功怀孕概率。FSH剂量的选择是COS的最关键决策。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卵巢刺激期间获取的卵母细胞数量(NOR)作为结局变量,然后根据预测的NOR对人群进行分层,并结合经验提出FSH剂量建议。也就是说,这一剂量的确定仍主要靠医生经验,很难做到标准化。
国外曾有人构建了一个预测个体化剂量的模型,但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他假定NOR固定为9这一数值,然后预测FSH起始剂量,显然不可能每个人的NOR都正好等于9;其次,预测模型的R squared值很低,只有0.3。
在这一背景下,北医三院生殖研究中心乔杰和李蓉团队考虑开发一个指导FSH剂量预测的模型。该模型具体由徐慧玉和冯国双两位博士完成。徐慧玉博士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一个巧妙且实用的建模思路,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清洗工作,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冯国双博士基于提出的临床思路,在多次沟通和尝试的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一个合理的FSH剂量预测模型。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