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1990-2019年,中国的卒中负担及其危险因素
最新一期的《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刊登了一项中国研究,调查了1990年至2019年我国的卒中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
基于GBD 2019的方法学,研究按性别、年龄、年份、卒中亚型(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估算了1990-2019年我国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
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21)00228-0/fulltext
卒中发病率
2019年,我国394万(95% UI 343万-458万)新发卒中病例中,缺血性卒中有287万例,脑出血85万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万例(表1)。
1990年到2019年,卒中及其亚型的粗发病率增加,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增幅最大(226.5%),其次是蛛网膜下腔出血(35.6%)和脑出血(17.6%)。
2019年,卒中的发病率为276.7/10万。针对年龄的分析中,1990年到2019年,60岁以下和80岁以上年龄组的卒中发病率在下降。此外,不同的卒中亚型,按年龄分层的发病率趋势不同。
表1. 2019年我国卒中的发病率情况
1990年到2019年,卒中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下降了9.3%。在不同的卒中亚型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缺血性卒中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有所上升。
卒中死亡率
2019年,有219万人死于卒中。1990年到2019年,卒中总的死亡人数增加了59.0%,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死亡人数也增加了(分别增加171.1%和37.4%),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死亡数下降了58.7%(表2)。
2019年,卒中的粗死亡率为153.9/10万,1990年到2019年增加了32.3%。1990年到2019年,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39.8%,从1990年的211.4/10万下降到2019年的127.2/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最多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84.1%),其次是脑出血(-48.1%)。此外,在2019年的所有卒中亚型中,男性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女性。
表2. 2019年我国卒中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情况
卒中患病率
2019年,我国共有2880万例卒中,比1990年增加147.5%。针对不同卒中亚型,从1990年到2019年,患病率增加最多的是缺血性卒中(195.2%),其次是蛛网膜下腔出血(54.8%)和脑出血(43.0%)。
2019年,卒中的患病率为2022.0/10万。1990年至2019年,60岁以下年龄组的卒中患病率有所下降,但60岁以上的患病率上升。
1990年至2019年,卒中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增加了13.2%。缺血性卒中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增加了33.5%,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下降了31.9%,脑出血下降了21.9%。
卒中的可归因危险因素
卒中的DALYs增加了36.7%,从1990年的3360万增加到2019年的4590万(图1)。
图1. 1990-2019年我国卒中DALYs和年龄标化率趋势
2019年按卒中所有危险因素计算得到的可归因DALYs为4055万(表3)。2019年男性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收缩压、环境颗粒物污染、吸烟和高钠饮食。2019年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收缩压、环境颗粒物污染、高BMI和高钠饮食。
研究显示各卒中亚型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不大。除了共同危险因素外(高收缩压、环境颗粒物污染、吸烟和高钠饮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最强,高BMI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最强。
表3. 2019年按卒中危险因素计算的可归因DALYs
各地区的卒中负担差异
1990年至2019年,黑龙江(160.4%)和辽宁(145.3%)的卒中粗发病率增长幅度最大。1990年至2019年,大多数省份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有所下降,其中福建(-38.6%)、江西(-30.0%)和山西(-25.2%)的下降幅度最大。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高收入地区,卒中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的下降幅度最大。在四川(101.0%)、甘肃(93.0%)和青海(77.2%),死亡率增加幅度最大。
1990年到2019年,大多数省份的卒中患病人数、患病率和年龄标化率都有所增加。2019年,黑龙江(2049.5/10万)和辽宁(2020.8/10万)的年龄标化患病率最高。
图2. 2019年我国各地区的卒中负担情况
参考文章: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1; 6: e897–906
扫码关注“医咖会”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重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