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幻照进现实:脑机接口让实时“意念”说话

4天前 来源:Nature

划时代的技术进步

2025 年 3 月 31 日,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科学家利用植入式脑机接口(BCI)结合人工智能(AI)算法,成功帮助一名因脑干中风瘫痪 18 年的女性患者 Ann,将其脑中的语音意图转化为可听声音,延迟仅 3 秒。这项技术首次实现了接近实时的"意念语音"生成,较此前需等待整句完成才能输出的技术有质的飞跃。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5-01905-6

从"微信式对话"到"自然交流" 

传统语音生成 BCI 被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神经科学家 Christian Herff 比喻为"微信聊天"——用户需逐句构思,系统缓慢响应。

而这项新技术通过253 个大脑皮层电极实时捕捉数千个神经元活动,配合 AI 解码算法,能以每分钟 47-90 个单词的速度输出语音(正常语速约 160 词/分钟)。尽管仍有延迟,但已显著快于 Ann 现有辅助设备的 20 秒/句输出速度。

技术亮点揭秘  

1. 个性化语音重建:研究人员通过 Ann 婚礼视频的录音训练 AI,使合成语音接近她受伤前的真实声音  

2. 毫秒级信号捕捉:植入设备每 80 毫秒采集一次神经信号,甚至能在 Ann 默念句子前 500 毫秒启动预测  

3. 动态词汇库:实验采用包含 1,024 个单词和 50 个短语的数据库,Ann 通过默念屏幕上句子完成系统训练  

挑战与前景

虽然目前系统对短句处理效果较好,但与自然对话相比仍存在明显延迟。研究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医生 Edward Chang 表示:"随着传感器精度提升和信号处理算法优化,这些问题将逐步解决。"科学家指出,当延迟超过 50 毫秒时,人脑会产生明显不适感,而当前 3 秒的延迟仍是下一阶段重点攻关目标。

这项研究标志着 BCI 技术向实际应用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有望帮助更多语言障碍患者重获"发声"能力。正如 Herff 所评价:"实时语音流是脑机接口研究的'下一目标',它将真正还原人类对话中的情感与韵律。"

本文整理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001-6

医咖会员全面升级,课程增多,AI工具升级!点击链接:会员-医咖社区 (mediecogroup.com),立享会员优惠!‍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0
Scan me!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工具权益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APP下载 NEW
扫码下载APP
2张课程券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