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总结Nature Medicine和JAMA同天发表的3项心衰研究
2025年3月30日,《Nature Medicine》发表了2项心衰研究,《JAMA》发表了1项心衰研究,小咖对这三篇文章进行了整理,关注心衰研究领域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哦。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Nature Medicine和JAMA同天发表3项心衰研究,快来领取全文!,下载3篇文献。
Nature Medicine:心衰伴缺铁患者静脉补铁治疗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671-1
研究背景:静脉补铁对心衰合并缺铁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6项临床试验(FAIR-HF、CONFIRM-HF、AFFIRM-AHF、IRONMAN、HEART-FID及FAIR-HF2)的7175例患者数据,汇总分析了补铁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静脉补铁组在12个月时复合终点(心衰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RR=0.72,95%CI 0.55-0.89),长期随访显示风险降低持续存在(RR=0.81,95%CI 0.63-0.97)。12个月时及长期随访时的心衰再住院风险(RR为0.69和0.78)与心血管死亡风险(HR 为0.80和0.87)均有所下降。全因死亡率分析提示静脉补铁总体安全性良好(12个月时的HR=0.82,95%CI 0.65–1.03;长期随访HR=0.92,95%CI 0.80–1.07)。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益处在随机化后的第一年(补铁剂量最高时期)最为显著。
总结:本研究提示补铁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但静脉补铁的最佳给药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Nature Medicine:慢性心衰患者:自由液体摄入 vs. 限制液体摄入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628-4
研究背景:液体限制常被推荐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但评估其效果的随机临床试验仍较为缺乏。
研究方法: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试验将慢性心衰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由液体摄入组与限制液体摄入组(每日摄入量≤1500 ml)。主要终点为3个月后的健康状态,通过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总体评分(KCCQ-OSS)评估;次要终点包括口渴困扰与安全性事件。
研究结果:在504例随机化患者中(男性67.3%),3个月时自由摄入组的KCCQ-OSS评分为74.0分,限制组为72.2分,经基线评分校正后的组间平均差异为2.17分(95%CI -0.06 to 4.39;P=0.06),未达到主要终点标准。液体限制组的口渴困扰更为显著,两组安全性事件无显著差异。
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液体限制的临床获益提出了质疑。
JAMA:静脉注射羧基麦芽糖铁治疗心衰合并缺铁患者(FAIR-HF2 DZHK05试验)
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832132
研究目的:静脉补铁对心衰合并缺铁患者的疗效仍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旨在评估羧基麦芽糖铁对心衰合并缺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这项多中心随机试验于2017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欧洲6国70个临床中心开展,共纳入1105例心衰(左心室射血分数≤45%)合并缺铁患者(血清铁蛋白<100 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且血清铁蛋白100-299 ng/mL)。中位随访时间16.6个月(IQR,7.9-29.9个月)。
干预措施:羧基麦芽糖铁组(n=558)首次静脉给药最高2000 mg,后续每4个月500 mg(直到达到停药标准);对照组(n=547)给予生理盐水安慰剂。
主要结局:主要复合终点为:(1)至发生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的时间;(2)心衰住院总次数;(3)转铁蛋白饱和度<20%患者的发生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的时间。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为达到统计学显著性:(1)三项终点比较均P≤0.05;(2)两项终点比较P≤0.025;(3)任一项终点比较P≤0.0167(Hochberg校正法)。
研究结果:在1105例受试者中(平均年龄70岁,女性33%),羧基麦芽糖铁组有141例发生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第一个主要终点),安慰剂有166例(HR=0.79,95%CI 0.63-0.99,P=0.04);心衰住院总次数分别为264次与320次(发生率比rate ratio=0.80,95%CI 0.60-1.06,P=0.12);转铁蛋白饱和度<20%的亚组患者中,两组分别有103例与128例发生第三个终点事件(HR=0.79,95%CI 0.61-1.02,P=0.07)。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羧基麦芽糖铁组48.2% vs 安慰剂组49.9%,P=0.61)。
结论:对于心衰合并缺铁患者,与安慰剂相比,羧基麦芽糖铁未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首次心衰住院风险,亦未减少心衰住院总次数。
图. 主要终点的累计发生率
研究在讨论中指出,静脉补铁缺乏明确疗效,可能与试验期间铁补充和维持不足有关。例如,在HEART-FID试验中,82%的患者在维持阶段因铁储备和血红蛋白水平达标而未接受额外羧基麦芽糖铁治疗。在IRONMAN和AFFIRM-AHF试验中,约80%的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仅接受过2次补铁。本试验在第2-3年使用的羧基麦芽糖铁剂量较既往试验略高,且未增加安全性风险。
未来临床试验可考虑在随访第2-3年时,根据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给予全剂量静脉补铁治疗(1000-2000 mg),以评估在监管批准范围内采用更积极的补铁方案是否能进一步增强疗效。这一设想尤其值得关注,因为本研究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在羧基麦芽糖铁完全纠正缺铁状态后的第一年内,患者获益与IRONMAN试验报道的结果相似,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Nature Medicine和JAMA同天发表3项心衰研究,快来领取全文!,下载3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