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必须接受惩罚!我国最高法院呼吁严厉打击“论文工厂”

26天前 来源:Nature

本文整理自《Nature》于2025年3月4日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原文题目为“China’s supreme court calls for crack down on paper mills”.

近日,中国最高法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严厉打击“论文工厂”及其相关产业链。这一举措引发了学术界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尽管一些研究者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这将有助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但也有专家认为其实际影响可能有限。

什么是“论文工厂”?

“论文工厂”是指那些批量生产低质量或造假的学术论文,并将其作者身份出售给需要发表论文以提升简历的研究者的机构。这些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推手,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学术诚信政策的研究者王飞表示:“这是最高法院首次就论文工厂和学术造假问题发布指导意见。”她认为,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在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

上个月,中国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技术创新的25条指导意见,其中一条明确要求地方法院严厉打击“论文工厂产业链”,并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惩处。这一指导意见被视为中国政府在学术诚信领域的最新努力。

过去十年中,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旨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包括购买论文工厂论文),并要求研究机构对涉事研究者进行调查和惩处。然而,论文工厂的活动依然猖獗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中国学术诚信的Gengyan Tang表示:“论文工厂在中国非常普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他认为,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非常重要,表明法院将在构建更公平的学术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

不断增长的学术不端案件

近年来,涉及论文工厂的案件在地方法院中逐渐增多。Tang通过检索公开的法院判决数据库,发现2013-2024年间共有41起涉及代写服务的案件。这些案件包括一些合同纠纷,例如研究者支付了代写费用但对方未履行合同。

随着政府打击学术不端的举措,地方法院对论文工厂案件的裁决方式在过去十年中发生了变化。大约六七年前,法院可能会认为与论文工厂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需要受到保护,但现在法院普遍认为这些合同无效,因为它们违反了学术诚信和公平评价体系的标准

典型案例

在2023年的一起案件中,一家媒体公司的销售人员通过微信联系一位研究者,提供学术代写服务。销售人员承诺在两个月内将文章发表在知名中文期刊上,费用为16,200元,分3期支付。销售人员还保证文章的“抄袭率”低于10%,并承诺若文章未能发表,将全额退款。

但在收到第一期款项后,销售人员失联了。一年多后,这位研究者将该公司告上法庭。法官裁定,代写和代发论文的行为“违反了学术诚信原则和公共秩序以及良好道德的原则”,因此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该公司需退还已收到的6,000元。

Tang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论文工厂只需退还研究者支付的费用。”但在涉及造假的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会对那些无意履行合同、骗取研究者钱财的个人提起公诉,处罚也更为严厉,包括罚款甚至监禁。

更严厉的惩罚

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中一些最严厉的处罚是针对论文工厂的。因此,预计中国的论文工厂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Tang补充道:“如果这一指导意见能导致更高的赔偿裁决,可能会对论文工厂起到威慑作用,但其影响仍需时间评估。”

专注于中美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Aaron Wininger认为,这一指导意见可能是针对下级法院的,以提醒其更加关注这一问题,并可能对学术造假行为实施更严厉的惩罚。同时,这也是对检察官的暗示,表明他们可以提起此类案件,法院将严肃处理,并实施比以往更严厉的惩罚。

覆盖面有限

尽管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但Tang对其实际效果持谨慎态度。他认为,除非法院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版权局等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否则指导意见的影响力将有限。

他说:“最高法院对这些机构没有直接的执法权,我对这一指导意见的有效性持悲观态度,因为它未能从根本上瓦解助长学术不端行为的商业结构。”

本文整理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612-3

医咖会员全面升级,课程增多,AI工具升级!点击链接:会员-医咖社区 (mediecogroup.com),立享会员优惠!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0
Scan me!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工具权益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APP下载 NEW
扫码下载APP
2张课程券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