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J连发8文,盘点2017年度心血管进展(全文下载)
2018年1月2日,欧洲心脏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EHJ)在线发表了《The year in cardiology 2017》系列文章,盘点了2017年心血管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还在遗憾平常没时间追踪进展?赶紧查看这些精彩综述,快速了解心血管领域最新观点吧!
一、心血管影像
本文盘点了2017年心血管无创影像领域取得的进展:超声心动图;核成像技术;心血管磁共振;CT;混合成像或融合成像。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出现心血管症状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手段,但是对于某些特异性疾病特征,仍需要其他影像学技术的参与,包括核成像技术,心血管磁共振,以及CT。有证据表明,这些影像学技术的联合或者融合成像带来的诊断和预后增量价值正在呈指数级增长。
心血管无创影像的发展为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的病生理、疑似冠脉疾病患者的危险分层、植入性装置或生物假体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2018年1月2日,欧洲心脏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EHJ)在线发表了《The year in cardiology 2017》系列文章,盘点了2017年心血管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还在遗憾平常没时间追踪进展?赶紧查看这些精彩综述,快速了解心血管领域最新观点吧!
一、心血管影像
本文盘点了2017年心血管无创影像领域取得的进展:超声心动图;核成像技术;心血管磁共振;CT;混合成像或融合成像。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出现心血管症状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手段,但是对于某些特异性疾病特征,仍需要其他影像学技术的参与,包括核成像技术,心血管磁共振,以及CT。有证据表明,这些影像学技术的联合或者融合成像带来的诊断和预后增量价值正在呈指数级增长。
心血管无创影像的发展为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的病生理、疑似冠脉疾病患者的危险分层、植入性装置或生物假体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图片截取自原文)
二、预防
2017年,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控制危险因素方面,发布了几项有临床实践意义的里程碑研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炎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健康生活方式。
例如,进一步降低风险的重要新证据集中在以下领域:降脂(PCSK9抑制剂、CETP抑制剂);减少系统性炎症(IL-1β抑制剂);抗栓治疗(低剂量因子Xa拮抗剂)。因为这些新的疗法还没有进行过联用检测,再加上临床实际和经济限制,未来几年的重要挑战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
这篇综述旨在向临床医生提供这样的信息:如何识别出最可能从新增治疗手段中获益的二级预防患者(下图);同时还全面更新了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新观点。
(图片截取自原文)
三、心律失常和心脏植入装置
这篇综述总结了心律失常领域最重要以及临床最相关的新进展:从房颤消融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新数据,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到心脏猝死的风险分层和预防的新研究。本文总结了上述研究的关键发现,以指导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
(图片截取自原文)
四、冠脉介入治疗
Grüntzig于1977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实施了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对象是一位38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高度狭窄的患者。2017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迎来了40周年庆典。
1977年首位接受冠脉动脉成形术的患者(左),旁边为EAPCI主席Michael Haude教授(中)和Bernhard Meier教授(右)(图片截取自原文)
过去几十年来,PCI技术经历了重大发展,首个里程碑是裸金属支架的出现,这使得PCI更加安全,且改善了长期结局。之后,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而新一代DES降低了支架血栓的发生率。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内压力来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FFR和iFR),以及血管内成像(IVUS和OCT)来评估病变,优化了病变和手术评估。此外,通过开发更好和更安全的辅助抗血栓药物、二级预防、优化药物-植入装置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结局。
五、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大进展。SWEDEHEART注册研究最近的一项分析显示,过去30年来该疾病相关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心肺复苏后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死亡率。
2017年ESC发布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管理指南关注了上述问题。该指南的更新点总结见下图。此外,该综述还总结了近期30多项重要研究的核心信息,详见原文的表1。
2017版ESC STEMI指南的更新点
(图片截取自原文)
更多阅读:ESC更新4部指南,赶快收藏!
六、瓣膜性心脏病
2017年,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联合发布了瓣膜性心脏病(VHD)管理指南。主要更新集中在经导管瓣膜治疗、手术指征以及药物治疗。
该指南提出了“心脏瓣膜中心”的新概念,并推荐了相应的要求,包括熟悉VHD各种干预和诊断技术的多学科团队,协同服务的可及性,标准化流程,以及数据记录等。本篇综述主要介绍了该最新指南的更新点。
(A) 生物瓣膜功能障碍的原因;(B) 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研究中对生物瓣膜功能丧失(BVF)的建议评估。(图片截取自原文)
七、心衰
2016版ESC心力衰竭(HF)指南提出了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EF<40%)的管理新推荐;引入一个新术语: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在40-49%;强调了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仍缺乏循证的干预措施;介绍了急性心衰(AHF)早期干预的概念。
这篇综述总结了2016年秋季至2017年秋季期间:现有治疗手段用于HFrEF的分析结果; 针对HFpEF和HFmrEF治疗的更多临床试验;在AHF领域再次让人失望的试验结果;以及支持治疗合并症的不断增多的证据。
该综述在结论中指出,这一年在心衰领域又报告了许多新试验,但是目前没有一个临床试验可改变临床实践。医生面临的挑战是确保HFrE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诊疗,针对HFpEF和AHF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
HFrEF试验中患者的猝死率
(图片截取自原文)
八、主动脉和外周循环
2017年,ESC联合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发布了外周动脉疾病(PAD)管理的全面指南。与2011版相比,最主要的改变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疾病患者和危重肢体缺血(CLTI)患者的危险分层,并增加了PAD患者心脏疾病的新章节。
PAD患者与心血管事件高风险具有相关性,患者应通过最佳药物治疗进行二级预防。针对这个问题,VIVA和COMPASS研究是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随机对照试验。原文表1总结了2017年外周干预的12项重要临床试验,感兴趣的伙伴请查看原文。
疑似肺栓塞患者的YEARS法诊断策略
(图片截取自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