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每天超过4000步,就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2023年8月9日,发表于《European Journan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IF=8.3)的一项Meta分析,评估了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表明,每天超过4000步就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甚至更少的步数就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eurjpc/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jpc/zwad229/7226309?login=false
研究方法
本Meta分析采用人群、暴露、对照、结局和研究设计(PECOS)原则确立临床问题,并建立搜索策略,系统检索了以下数据库(发表日期为2022年6月12日以前):PubMed-Medline、Scopus、EMBASE、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linicalTrial.gov。
研究的纳入标准:(1)调查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和/或心血管死亡率关联的纵向研究;(2)≥18岁的成年人;(3)英文文章。
排除标准:(1)参与者不是健康人群;(2)研究报告了其他暴露和疾病的关联。
结局评估: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与步数的关联以及剂量-反应关系;次要终点是年龄、性别和地理区域对关联的影响。
研究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了17项队列研究,包含226889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4.4±6.7岁,女性48.9%),中位随访7.1年。
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关联
- 每增加1000步/天与全因死亡率风险降低15%相关(HR=0.85, 95%CI 0.81-0.91, P<0.001)
- 每增加500步/天与心血管死亡率降低7%相关(HR=0.93, 95%CI 0.91-0.95, P<0.001)
图. 步数与全因死亡率(A)和心血管死亡率(B)的关联
与中位步数3967步/天(IQR 2500-6675)相比,四分位数1(Q1,中位步数5537步/天)、Q2(7370步/天)和Q3(11529步/天)与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8%、55%和67%相关。
同样,与每天步数位于最低四分位数(中位步数2337步/天,IQR 1596-4000)相比,较高四分位数(Q1=3982, Q2=6661, Q3=10413)与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分别降低16%、49%和77%)。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每日步数和全因死亡率存在强的剂量-反应负相关(P非线性<0.001);每日步数和心血管死亡率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非线性<0.001)。
图. 步数与全因死亡率(A)和心血管死亡率(B)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男性和女性的样条模型剂量-反应曲线的形状相似,步数与死亡率的关联不存在性别差异。相比年轻人(<60岁),老年人群(≥60岁)死亡率降低最明显的曲线段对应的步数水平更低:在老年组中,曲线最陡峭的阶段是~6000-10000步,年轻组是7000-13000步。根据样条模型,每日步数高于5000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图. 年轻人(左)和老年人(右)的步数与全因死亡率的非线性剂量-反应曲线
总结与讨论
本项荟萃分析表明,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呈负相关。每增加1000步/天,与全因死亡率降低15%相关;每增加500步/天,与心血管死亡率降低7%相关。研究还观察到,步数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联,随着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渐降低。
此外,本研究还提示,不需要走那么多步数就能获得健康益处,每天仅需要4000步即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甚至更少的步数就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本研究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纳入样本量大,统计方法合适,结果可靠;(2)纳入研究为前瞻性设计,以及使用外部设备测量步数,消除了自我报告相关的偏倚风险;(3)纳入的研究均为高质量。
局限性在于:(1)没有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分别计步;(2)所纳入的研究不包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数据。同时也不能排除观察结果存在因果倒置关联的可能性。(3)每日超过2万步的研究数量有限,需要更多研究来扩大该领域的数据池。
参考文献:Eur J Prev Cardiol.2023; zwad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