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25年来超重/肥胖的全球疾病负担(含中国数据)
2017年6月1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了一项关于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趋势及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BMI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以及多种癌症等,然而针对高BMI相关疾病负担的研究仍较少。
该研究覆盖全球范围内195个国家,应用约6850万人的数据,获得1980-2015年间成人及儿童(<20岁)超重与肥胖患病率趋势,及1990-2015年间高BMI所致的疾病负担。
研究将BMI分成3组:20-24、25-29(超重)和≥30(肥胖);同时分了5类疾病终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癌症和肌肉骨骼疾病。使用SDI-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根据人均收入水平、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总生育率综合衡量各国家的发展水平,并据此将国家分为5个发展等级:低、中低、中等、中高、高水平。1980-2015年肥胖患病率1. 全球整体结果
2015年,全球范围内共有约1.077亿儿童和6.037亿成人为肥胖,肥胖总体患病率分别为5.0%和12.0%。
成人各个年龄组中,女性肥胖患病率普遍高于男性。
1980-2015年,肥胖增长率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均在成年早期的肥胖患病率增加最为明显。对于儿童,肥胖患病率在14周岁前随年龄下降,14岁后会上升。
2. SDI水平
在2015年,各年龄群组和两性中,均是SDI水平越高,肥胖患病率越高。
3. 各个国家的结果
2015年,20个人口较多的国家中,成人肥胖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为埃及(35.3%(33.6%-37.1%)),最低的是越南(1.6%(1.4%-2.0%));儿童肥胖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12.7%(12.2%-13.2%)),最低的是孟加拉国(1.2%(0.9%-1.7%))。
就肥胖人口数量来说,2015年,成年人肥胖人口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儿童肥胖人口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自1980年开始,有73个国家的肥胖患病率翻倍,大多数国家的肥胖患病率均在持续增长。尽管儿童的肥胖患病率低于成人肥胖患病率,但在许多国家中,儿童肥胖患病率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成人。1990-2015年高BMI相关的疾病负担1. 全球整体结果
2015年,高BMI与全球范围内400万的人口死亡有关,占全因死亡数的7.1%;并导致1.2亿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在成人全因DALYs中占4.9%。
在与高BMI有关的死亡和DALYs中,分别有39%和37%发生在BMI不足30的人当中,即这些人并非肥胖。
心血管疾病是引起高BMI相关死亡和DALYs的首要因素,有41%与BMI相关的死亡和34% DALYs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糖尿病是第二大引起BMI相关死亡的疾病,慢性肾病是第二大引起BMI相关DALYs的因素。
自1990年以来,与高BMI有关的疾病负担增加,然而增长速率在降低,这源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降低。
2. SDI水平
2015年,年龄标化的BMI相关死亡率和DALYs均在中高SDI水平的国家中最高,在高SDI水平的国家中最低。1990-2015年间,BMI相关死亡率在各个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均上升。
3. 各个国家的结果
2015年,20个人口较多的国家中,BMI相关死亡率和DALYs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最低的是刚果民主共和国。
1990-2015年间,年龄标化的BMI相关死亡率和DALYs变化最大的国家是孟加拉国,分别相对增加133.6%(66.3%-265.7%)和139.4%(77.2%-273.0%)。中国数据
专家述评研究发现,肥胖患病率自1980年来已翻倍,目前在儿童中患病率为5%,在成年人中患病率为12%,这一发现显示了与之相似的2型糖尿病的全球趋势。除了最近发现的肥胖在高收入群体中流行之外,各个社会人口学层级的肥胖患病率均上升。
尽管患病率在上升,并未发现与BMI有关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伤残率的相应上升,这说明肥胖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升,寿命延长,与他们获得了更好的健康护理和风险因素管理有关。
但这样的成功也会带来新的负担,增长的患病率与下降的死亡率使得患者有更长的时间不得不忍受肥胖的困扰,并给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包括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
最令人担忧的发现是,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的肥胖患病率已增至三倍。肥胖发生较早会带来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的高累积发病率。青少年群体肥胖发病率的上升会相应引起中年人患病率较高,并将慢性疾病的负担在年龄群组中的分布全面扩散开来。
这项研究为许多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原本稀缺的全球和具体国家的数据,然而研究中所用的模型假设,忽略了许多在肥胖流行病中作为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的重要变量,比如种族、地区差异等。
参考文献 1. N Engl J Med. 2017 Jun 12. doi: 10.1056/NEJMoa1614362. 2. N Engl J Med. 2017 Jun 12. doi: 10.1056/NEJMe170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