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救你的国自然本子?

国自然的标书关注什么:科学问题的价值、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科学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创新,这取决于你的文献阅读、问题切入角度、预实验是否支撑你的假说。

而你的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主要就是看你的: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了。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中若存在这两大坑则“必死无疑”,哪2个呢?

(一)研究层次逻辑混乱

由于研究内容基本上决定了研究方案的结构,所以我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的逻辑是相同的。

有个老师的研究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逻辑混乱,没有清晰的层次,胡子眉毛一把抓,看得评审人心情都不好了。

一般认为研究内容、方案的展开,有两种逻辑:

①模块式逻辑:临床样本、动物、细胞、分子机制;

如果按照假说是A→B→C,那么内容大致类似于:

     1.临床水平评估A、B、C的表达差异和相关性;

     2.动物水平探讨A、B、C的治疗靶点作用;

     3.细胞水平验证A、B、C的功能作用和上下游信号轴;

     4.分子水平阐明A/B/C调控的机制机理。

系统性地按照临床样本、动物水平、细胞水平的检测和功能实验,以及最后分子互作的分子水平来研究。模块式(临床,动物,细胞,分子水平)来撰写。

②剥洋葱式逻辑:A→C、A→B、B→C;

内容类似于:

     1.验证A→C的功能作用和分子机制;

      临床、动物、细胞、分子检测全做。

     2.验证A→B的功能作用和分子机制;

      临床、动物、细胞、分子检测全做。

     3.验证B→C的功能作用和分子机制;

     临床、动物、细胞、分子检测全做。

     4.验证A/B/C的上下游信号轴;

      动物、细胞、分子检测全做。

这种分子机制轴的层层破洋葱式的展开也可以,但是每部分都要把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分子实验做一遍,很繁琐,自己定夺。

显然他们的工作量是不同的,也适合不同资助强度的基金。

(二)分子机制研究欠缺深度

大家普遍缺失的是分子互作的认知问题。

就是这张图表达处理分子调控层次的提出和证明。

什么DNA、RNA、蛋白质翻译;

什么RNA-蛋白、蛋白-蛋白、DNA蛋白、表观遗传学修饰;

什么CoIP、RIP、Pulldown、质谱、ChIP等

转在自:公众号【青椒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