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明星到世纪骗局:一位华人研究者的吹哨之路
头像
sayyes
2025-03-05 03:00:33
科研热点#医学生找工作

2013年夏天,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香港女孩Erika Cheung满怀憧憬加入血液检测新创公司Theranos。当时的硅谷正为这家"颠覆医疗诊断"的明星企业疯狂——19岁辍学创业的CEO Elizabeth Holmes被媒体誉为"女版乔布斯"。

理想主义者的觉醒

初入职场的Erika Cheung很快发现异常:号称能通过指尖采血检测癌症、糖尿病的"爱迪生设备"始终笼罩在神秘面纱下。"他们用'商业机密'搪塞所有技术疑问",她回忆道。当她试图调阅研发数据时,权限被突然切断。更令她不安的是,公司使用经篡改的FDA认证仪器,癌症标志物检测误差高达300%——"这相当于告诉前列腺癌患者他很健康"

关键转折出现在某次夜班:Erika Cheung在血样标签上看到真实患者姓名。"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不是在做实验,而是在决定人命。"2014年,她与同事Tyler Shultz秘密收集证据,试图通过高层内部改革

吹哨者的代价

面对沉默的董事会,25岁的Erika Cheung选择向美国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实名举报。随之而来的是Theranos的疯狂反扑:15万美元雇用的私家侦探、公司外的法律威胁信、持续数年的精神折磨。"我不得不逃到香港",她坦言这段经历几乎摧毁生活。而就在她辞职的2014年,Holmes登上《福布斯》全美最富女性榜,公司再获4亿美元融资。

真相与新生

随着2018年Theranos估值归零、2022年Holmes获刑11年,Erika Cheung的证词成为关键证据。如今她在洛杉矶创办"科技伦理基金会",用亲身经历培训新一代创业者。"整个二十岁都与这个案件缠绕,它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本文整理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36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