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往往要花很多时间阅读文献,作为科研新手,往往会面临论文读完就忘、一篇反复看好几次、读论文效率低下等问题。今天与大家分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S. Keshav教授在《How to read a paper》文章中提出的“读文献3步法(three-pass)”。
下图总结了这种阅读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一阶段: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
1. 认真阅读标题、摘要和简介;
2. 阅读章节标题和章节子标题,并忽略章节的其他内容;
3. 阅读结论;
4. 浏览参考文献,标记阅读过的文献。
阅读要求:“5C”
若在阅读后能回答以下问题,那么我们便高质量地完成了第一遍阅读。
类型(category)
这篇文章的类型是?
研究型/综述型?
内容(context)
该论文和其他哪些论文相关?
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正确性(correctness)
论文的假设是否成立?
贡献(contributions)
论文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清晰度(clarity)
论文表述是否规范?
写作是否有条理?
通过第一遍阅读(约10-20分钟),我们能大概了解论文内容,以此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三遍阅读。
第二阶段:读论文
1.标注出文中的关键点,并在空白处记录自己的想法,阅读时可以忽略部分细节;
2.重点关注文中出现的图表等可视化信息;
3.标记未读过的参考文献以供进一步阅读,了解文章背景。
通过第二遍阅读(约60分钟),我们应当能总结出论文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地讲给别人听。
对于大部分论文的阅读,到这一遍就可以了。若没读懂,可以放弃或者补充相关知识之后再阅读;若这篇文章确实值得深入理解的话,也可以开始第三遍阅读。
第三阶段:完全理解
要想完全理解一篇论文, 最重要的是读第三遍,而此次关键在于尝试重新实现论文。
1.与作者做出相同假设和实验环境,验证并质疑文中每一个陈述中的每一个假设,动手复现这篇论文;
2.对比复现的结果和实际的论文,明确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3.思考:如果是我来写这篇论文,我会怎么写?
这样结合实际与文字的思考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行文技术,甚至可以将其化为己用,来创作自己的论文。
通过第三遍阅读(初学者约4-5小时,熟练者约1小时),我们应当做到根据记忆重建论文的整个结构,并说出其优缺点。
参考文献:Keshav S. How to read a paper[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07, 37(3): 83-84.
需要原文的小伙伴,可点击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