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学到研究生院一路走来的经历,是不是感觉老师们就像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除了年龄和性别有些不同,其他的简直如出一辙!好像全国的教师都参加过同一个“经典语录”培训班,结业后就带着这些万能台词走进了不同的教室。还记得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吗?
“你们绝对是迄今为止我遇到最有‘特色’的一届学生!”
“整个教学楼里,就属你们班的声音最具有穿透力!”
“耽误大家宝贵的两分钟,讲完这道题我们马上下课。”
等你到了研究生阶段,你会发现导师们的台词也惊人的相似,仿佛他们都在遵照一个神秘的“学术界祖传剧本”。不信?那就继续往下听,保证让你觉得似曾相识!
Round 1
“你最近在忙什么?进度如何了?汇报一下”
——是不是顿感压力?紧张?不安?下次咱就主动出击,直接反客为主!不等他找我,我先去找他!主动约导师汇报讨论(哪怕两手空空,拼的就是胆子大脸皮厚),如×××部分已经完成了,还有一部分×××正在收尾,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获得怎样的支持,让他知道你的进度,带着问题有导向性想交流,让老师看到你有思考,在忙科研。
Round 2
“网上的垃圾都叫你抄完了,抄你也弄点有水平的…
研究生表示,一想到论文,脑瓜子就嗡嗡疼,如果上帝要折磨我,完全可以换另一种方式!写不出论文咋办,那就学习借鉴嘛。嗯,这篇文章不错,归我了(倒也没有这么嚣张)。但是咱就算借鉴也要找对路子吧,总不能看到一篇文章就照搬吧,就像在豆花里面加入辣椒这合适吗(甜党完全不接受)?听我一句劝,实在不会写论文,就请教请教同门借鉴的文章,适当的引入有水平的内容可以大大提升你的论文质量。
Round 3
“你这ppt做得不对。”
“老师,请问哪里不对?”
“味道不对,味道没有做出来,下去改一下”
上次这么无语还是上次。反正遇到这种情况,咱也不知道咱问了也不知道,那就改吧,总能改成导师满意的效果。当导师没法给你建议的时候,就采取死缠烂打的态度,最起码要找出导师不满意的点,即便他一时间无法指出来,也要引导他找出你的问题所在,要不然重复的做着没有意义的工作只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得行!
Round 4
“下午2点来我办公室”
——坏了,估计要请我喝茶了。先别慌,想想应该准备什么?
(1)带上脑子,先向导师汇报自己的阶段进展,分条阐述,重点突出自己下一段工作重点及时间节点,把困难和要点想在前,抛出来让导师协助解决!
(2)带上脸皮,不要被导师骂了以后就彻底否定自己,挨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心态要好,导师对你的评价未必是真实的你,而且对你的评价随时可能发生转变,有些老师可能就是着急,把自己的压力倾泻到学生身上。
(3)带上工具,电脑、鼠标、U盘与实验记录本等等,装备齐全,足见重视。
Round 5
“不好好干活,你们怎么毕业?”
“同学你好,请问你的目标是什么?”“顺利毕业!”看看,多么实在的孩子,读书的最终目的可不就是毕业—就业。所以读研阶段要好好干活,听导师的话,完成学业任务,最终在英明导师的带领下顺利毕业,找份好工作,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好孩子,抓紧行动起来,认真干活,在校园内利用有限时间提升自我价值,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Round 6
“你们几个人中,我最担心你了,这样下去,你是毕不了业的”
会不会组内交流才发现,每个人都被说过,都以为自己是最差的那个。没关系,只要努力加抱紧导师的大腿,主动和导师联系,想方设法让你的实验按计划走,按时写大论文,总会毕业的。
Round 7
“上次组会我们聊的那个主题其实我又重新思考了下,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这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翻译一下:那个方向我现在有些不确定,可能我们可以暂时放一放,试试其他的吧
What??我都干了好几个月了,你让我换课题?逗我呢?研究方向是什么?那是我读研的靶子,您老让我换方向,换靶子,我之前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我还毕不毕业了?其实,一开始导师都会抱着“先做做看”的念头会更多。读研是否顺利,是否能起飞,确实跟努力有一定关系,但是选择决定命运!
选方向建议:
1)通过与师兄师姐聊天(刺探情报),以及自己阅读课题组论文,琢磨哪些方向课题组有基础、有资源,成果出得又快又好?
2)最好选课题组投入资源多、具有研究基础的方向。对于完全新开拓的方向强烈建议不要碰!风险太大,与收益不成正比。
3)有了意向方向后,抓紧与导师讨论,说说你的想法(可以做成PPT,更有针对性)。可采用提前到校的方式,push导师尽早思考你的研究方向。
4)一般导师都会倾向于让你选择新的方向,去为课题组开疆拓土、做贡献。若意向方向选择失败,则可考虑新老方向结合,利用课题组现有成果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