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个人的阳性诊断结果,这个人是不是一定患病了?回答当然为“不是”。一个诊断试验会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假阳性即实际未患病的人,被诊断为阳性的概率。说到假阳性和假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时,我们是在评价诊断试验,也就是已经知道了目标人群的患病状态,来评估一个诊断试验的准确性。
然而,实际临床实践中,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而是需要根据一个诊断结果来判断目标个体是否真正患病。换句话说,临床医生拿到一个诊断结果时,应当考虑:诊断阳性结果的人,有多大的可能是真正患病的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即诊断结果阳性的人群中,真正患病的人的比例。
一、什么是阳性预测值
一项诊断试验有1000位受试者,其中100人有病,900人没病。经诊断试验检查,180人结果阳性,820人结果阴性(表1)。
表1. 诊断试验分布情况举例
这个诊断试验中,180人结果阳性,但真正患病的人只有80人,即阳性预测值为:
阳性预测值=真正患病的人/诊断结果阳性的人=80/(80+100)×100%≈44%
同样地, “如果诊断试验的结果是阴性,那么有多大的可能没患病?”这就是与阳性预测值相对应的概念: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即诊断结果阴性的患者中,真正不患病的人的比例。仍用上面的例子,该诊断试验中有820人为阴性,其中只有800人没病,即阴性预测值为:
阴性性预测值=真正不患病的人/诊断结果阴性的人=800/(800+20)×100%≈98%
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的性质相反,但原理类似,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重点介绍阳性预测值的特点。
确认删除